《鴟鸮》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jīng)·豳風》篇名。《毛詩序》說:“《鴟鸮》,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尚書·金滕》:“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國曰:‘公將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辭,無以告我先王。’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于后,公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鸮》。”清魏源《詩古微》:“《七月》《鴟鸮》皆邠國舊風也。‘鴟鸮’小鳥也。刺邠曾不如此鳥,此鳥尚知及天未陰雨而取桑根以纏綿牖戶。”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周公悔過,以儆成王也。”牟庭《詩切》:“周公貽王,言管叔殷人,所宜預防之也。”今人余冠英《詩經(jīng)選》: “舊說以為是周公貽成王的詩,不足信。”這是一首寓言詩,描寫大鳥在鴟鸮抓去她的一兩個雛兒之后,為了防御外來的侵害,保護自己的小鳥,不辭辛勞,不避艱苦,修筑窩巢的事。通篇采取擬人化手法,極寫大鳥對子女的愛護,為締造窩巢,以至達到爪口病敗,羽焦尾敝的地步,但仍有巢毀卵破之懼。詩共四章,第一章斥責鴟鸮掠子的殘酷,以下三章,言慘淡經(jīng)營之況,連用十個“予”字,既是大鳥締造艱辛的表白,又是對小鳥保守家室的衷告,同時也從側(cè)面譴責了侵害者的罪行。寓意深刻,詞急情迫,極為動人。清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評此詩說:“故其詞悲而志苦,情傷而戒切,托為鳥言,感人愈深。”對后代的禽言詩影響極大。
上一篇:《高祖本紀》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盅》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