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二年會試,盧抱經學士與分校,得山東一卷,其辭簡淡淳雅,以為非學有元本者不能。既呈薦,主司嫌其寂寥,弗善也。甲乙既定,諸分校者皆退,學士獨抱卷上堂,與主司言不宜失此士,力爭再三,竟不能得,學士為之出涕。既撤棘,言頗傳于外,爭索此卷,閱之稱嘆,詢邑里姓名,則昌樂閻循觀也。以故閻雖不遇,而名聞京師。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三筆》卷二
[述要] 乾隆二十二年會試,翰林院編修盧文弨(號抱經先生,曾官侍讀學士)參與校閱試卷。山東考生一卷子,文辭簡淡淳雅,盧認為若非學問根基深厚,決達不到如此,便將卷子進呈推薦。主考官卻嫌其文空虛,而棄置不顧。考卷錄取名次排定后,諸閱卷官都退而離去,唯獨盧又拿著此卷子上堂,對主考官說不應當失去這個士子,再三力爭,但終未見效,盧為此而傷心地灑下了眼淚。考試事務一告竣,盧力薦試卷之事在場外傳開,人們爭相索取此卷子,閱后都為之稱嘆,打聽此考生原來是昌樂人閻循觀。所以閻雖未被錄取,卻因此而名聞京師。
[事主檔案] 閻循觀(1727—1771) 清山東昌樂人。字懷庭,號伊蒿。乾隆進士。官吏部考功司主事。初好佛學,后讀宋儒之書,遂宗程、朱。治經不立一家言,而要歸于自得。著有《困勉齋私記》、《毛詩讀記》、《西澗文集》、《尚書春秋說》等。
上一篇:《分明王韋 王韋 儲巏 陸深》
下一篇:《勃窣為理窟 張憑 劉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