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廣善清言而不長于筆,將讓尹,請潘岳為表。岳曰:“當?shù)镁狻!睆V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咸云:“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 ○《晉書·樂廣傳》 事亦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
[述要] 樂廣善于清談而不擅長作文,將要辭掉河南尹官職,請潘岳為他起草表章。潘說:“應(yīng)當先要知道你的意思。”樂于是講了二百多句話,表述自己的心志。潘便在此基礎(chǔ)上調(diào)整次序,寫成一篇名作。當時人都說:“如果樂廣不借助潘岳的文筆,潘岳不采用樂廣的意思,就不能寫成這樣的好文章了。”
[事主檔案] 樂廣 西晉南陽淯陽(今河南南陽南)人。字彥輔。僑居山陽(今河南焦作東)。王戎舉為秀才,累遷中書侍郎、侍中,官至尚書令。崇尚老莊,善言名理,與王衍并為當時天下“名士”之首。針對一些名士以放任為達或至于裸體者,提出“名教內(nèi)自有樂地,何必乃爾”。
上一篇:《豈足多慕 向秀》
下一篇:《巢、許當無此言 劉惔 許詢 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