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菰黍
【出典】 晉·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先節一日,又以菰葉裹粘米,以粟棗灰汁煮,令熟,節日啖。”(據《太平御覽》卷三一引)
【釋義】 晉代已有用菰葉裹粘米(即今日之粽子)煮熟,于端午食用之俗。后世常用作詠端午的典故。
【例句】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蘇軾《南歌子·游賞》292)此詞詠端午,用本典以敘寫節日的飲食。
詩詞典故·菰黍
【出典】 晉·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先節一日,又以菰葉裹粘米,以粟棗灰汁煮,令熟,節日啖。”(據《太平御覽》卷三一引)
【釋義】 晉代已有用菰葉裹粘米(即今日之粽子)煮熟,于端午食用之俗。后世常用作詠端午的典故。
【例句】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蘇軾《南歌子·游賞》292)此詞詠端午,用本典以敘寫節日的飲食。
上一篇:典故《菰菜鱸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觀妙》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