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泛梗
【出典】 《戰國策》卷一八《趙策一》:“蘇秦說李兌……李兌見之。蘇秦曰:‘今日臣之來也暮,后郭門,藉席無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叢。夜半,土梗與木梗斗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風淋雨,壞沮,乃復歸土。今汝非木之根,則木之枝耳。汝逢疾風淋雨,漂入漳、河,東流至海,泛濫無所止。’君竊以為土梗勝也。今君殺主父而族之,君之立于天下,危于累卵。”此事又見《戰國策》卷一○《齊策三》。
【釋義】 戰國時縱橫家蘇秦曾用木梗的隨水漂流喻指人的漂泊不定或一去不返。后因用“泛梗”作為詠生活動蕩、行止不定的典故。
【例句】 ①任人笑生涯,泛梗飄萍。(秦觀《滿庭芳[紅蓼花繁]458)作者由泛舟想到自己飄泊漫游的經歷,表示樂此不悔。②鵬翼斂,人間泛梗無由歇。(晁補之《千秋歲》[玉京仙侶]572)這里用“泛梗”典,感嘆官職多變,生活動蕩,難以安定。
上一篇:典故《泛山陰月》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泛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