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鼎味
【出典】 《晉書》卷七○《應詹傳》:應詹薦韋泓于元帝曰:“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新唐書》卷九九《李綱傳》:“綱在東宮,太子建成尤加禮,嘗游溫湯,綱疾不從。有進魚者,太子使膾之,唐儉、趙元楷自言其能。太子曰:‘操刀膾鯉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諧審諭,固屬綱矣。’”參見“調鼎”條。
【釋義】 古時將治理國家比喻為鼎中的羹湯調味。后因用“鼎味”喻指掌握朝政的優秀人才。
【例句】 ①林坰興盡,此時鼎味翻足。(程大昌《念奴嬌·呈蘇季真提舉》1523)這里用“鼎味”喻指蘇季真是宰輔之器。②渴后情懷,鼎中風味,惟有心知。(黃人杰《柳梢青·黃梅》2017)古時將宰相比為和羹的鹽和梅,故此處用“鼎味”作為詠黃梅的典故,并暗喻人的經世之懷。③好試敲、羯鼓聲催,與約鼎羹消息。(施樞《疏影·催梅》2956)這里沿用鹽梅調羹的舊典,用“鼎羹”以詠梅,暗喻人的治世懷抱。參見“和羹”條。
上一篇:典故《鼎司》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鼎彝》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