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錦袍
【出典】 《舊唐書》卷一九○下《文苑傳下·李白傳》:“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李)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采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于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
【釋義】 宮錦袍,用宮中特制的錦緞所做的袍子。古代官員服用此種錦袍,必須由皇帝賜予。唐代李白罷官出京后,曾穿宮錦袍遨游金陵。后因用“錦袍”、“宮錦”作為詠李白的典故。
【例句】 ①便披蓑、荷鋤歸去,何須身著宮錦。(劉克莊《摸魚兒·用實之韻》2610)這里用穿宮錦袍作為做官的象征,全句說是要回鄉野種田去,不再當官了。②脫下錦袍與呆底,謫仙人、白苧烏紗帽。(劉克莊《賀新郎·六用韻,敘謫仙為宮教兄壽》2633)這里借題李白像贊李艮翁(宮教),說他不當官了,脫了錦袍,像李白一樣換上了白苧袍。③嘆沈香醉夢,胡塵日月,流浪錦袍宮帶。(馮偉壽《玉連環·憶李謫仙》3018)這里用李白的衣著來代指李白,惋惜他在安史之亂后到處流浪。④只恐江空,頓忘卻、錦袍清逸。(張炎《華青引·錢舜舉幅紙畫牡丹梨花,牡丹名洗妝紅,為賦一曲,并題二花》3504)因李白曾奉旨寫過詠牡丹花的名篇《清平調詞三首》,這里題詠牡丹,遂用李白錦袍游江的形象以映帶之。
上一篇:典故《錦衣行晝》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錦袍奪去》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