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金蟆
【出典】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長慶中,八月十五夜,有人玩月,見林中光屬天,如疋布。其人尋視之,見一金背蝦蟆,疑是月中者。”同卷又云:“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釋義】 古代神話傳說認為月中有蟾蜍(即蝦蟆),又因月亮多為金黃色,人們又想象其中蝦蟆也必為金色。《酉陽雜俎》記載,有人見到金背蝦蟆,就懷疑它來自月中。后世多用以詠月。
【例句】 失了白衣蒼狗,奪回雪兔金蟆。(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2608)這里以金蟆代指月亮。意為浮云被西風掃去,才露出金光燦爛的月亮。
上一篇:典故《金蛇》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金衣公子》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