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襟喉
【出典】 《新唐書》卷一五四《李晟傳》:“當(dāng)先變制備,請假裨佐趙光銑、唐良臣、張彧為洋、利、劍三州刺史,各勒兵以通蜀漢衿喉。”
【釋義】 襟喉,即衿喉,指要害之地。
【例句】 ①漢家經(jīng)略中原,上游眷此喉衿地。(袁去華《水龍吟·次韻呈呂帥張漕》1495)這里說呂帥鎮(zhèn)守的乃是沖要之地。②吳蜀會,襟喉處;據(jù)勝勢,開天府。(丘崈《滿江紅·渚宮懷古即事,用二干韻》1740)這是說楚甸為吳蜀之間的要害。
詩詞典故·襟喉
【出典】 《新唐書》卷一五四《李晟傳》:“當(dāng)先變制備,請假裨佐趙光銑、唐良臣、張彧為洋、利、劍三州刺史,各勒兵以通蜀漢衿喉。”
【釋義】 襟喉,即衿喉,指要害之地。
【例句】 ①漢家經(jīng)略中原,上游眷此喉衿地。(袁去華《水龍吟·次韻呈呂帥張漕》1495)這里說呂帥鎮(zhèn)守的乃是沖要之地。②吳蜀會,襟喉處;據(jù)勝勢,開天府。(丘崈《滿江紅·渚宮懷古即事,用二干韻》1740)這是說楚甸為吳蜀之間的要害。
上一篇:典故《荊釵布袖》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襟裾牛馬汝》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