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狂奴
【出典】 《后漢書》卷八三《逸民傳·嚴光傳》:“司徒侯霸與(嚴)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曰:‘公聞先生至,區區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愿因日暮,自屈語言?!獠淮?,乃投扎與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缘脮?,封奏之。帝(光武)笑曰:‘狂奴故態也?!囻{即日幸其館。……光又眠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輿嘆息而去。”參見“羊裘”條。
【釋義】 東漢名士嚴光字子陵,少有高名,曾與光武帝劉秀同游學。劉秀稱帝后,他隱遁不見,不肯受聘。劉秀稱他為“狂奴”。
【例句】 獨委狂奴心事,未羨癡兒鼎足,放去任疏頑。(胡寅《水調歌頭》[不見嚴夫子]1240)這里以狂奴指嚴光,借其志趣自寫隱逸心境。
上一篇:典故《狂夫老更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狂瀾欲倒》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