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連城價
【出典】 《文選》卷四二三國魏·文帝(曹丕)《與鐘大理書》:“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唐·李善注:“《史記》曰:“趙惠文王得和氏之璧,秦昭王聞之……愿以十五城易璧。”參見“頭與璧俱還”條。
【釋義】 戰國時,秦昭王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換趙國的和氏璧。和氏璧價值連城,又被稱為連城璧。后人常用此典喻指珍貴物品或寶貴人材。
【例句】 ①靚妝窺鑒,鴛甃湛清漪,浮暗麝,剪芳瓊,消得連城價。(曾覿《驀山溪·坤寧殿得旨次韻賦照水梅花》1318)這里用本典形容梅花極其珍貴,迥異凡花。兼贊梅花光潔如玉。②文章萬丈光焰,論價抵連城。(袁去華《水調歌頭·送楊廷秀赴國子博士用廷秀韻》1493)這里用本典稱譽楊廷秀的文章實為珍品。③多應是、連城有價,閟藏華屋。(葛郯《滿江紅》[郢客高歌]1545)這里用本典稱頌友人家妓的美好歌音。④貴賤隨時,連城才換一羊皮。(辛棄疾《哨遍·秋水觀》1916)這里舉連城玉換羊皮,說明貴賤轉化,表現作者對莊子齊物思想的理解。
上一篇:典故《裂白麻》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連床談至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