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李牧廉頗
【出典】 《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附《李牧列傳》:“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單于)大率眾來人。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余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后十余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于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齮。封李牧為武安君。”又,同卷《廉頗列傳》:“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大破燕軍于鄗,殺栗腹,遂圍燕。燕割五城請和,乃聽之。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
【釋義】 戰國時的李牧、廉頗都是趙國名將。李牧御邊抗擊匈奴,以邊功封為武安君;廉頗為將屢立戰功,名聞天下,封信平君,為假相國。后因以“李牧廉頗”作為稱頌將帥的典故。
【例句】 不待禁中選,李牧廉頗。(吳泳《八聲甘州·壽魏鶴山》2508)此詞作于魏了翁(鶴山)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時。詞中用“李牧廉頗”為襯托,表示預期魏氏作為杰出統帥,將不負眾望,破敵安民。
上一篇:典故《李漢看乘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李白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