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七袠
【出典】 唐·白居易《思舊》詩:“唯予不服食,老命反遲延。……齒牙未缺落,肢體尚輕便。已開第七秩,飽食仍安眠。”(見《全唐詩》卷四五二)
【釋義】 袠,通秩。古代以十年為一秩,白居易六十余歲時(shí),自稱“已開第七秩”,即進(jìn)入第七個(gè)十年。宋人沿用為典。
【例句】 七袠開顏,六旬屈指,風(fēng)雨對床頻上心。(吳淵《沁園春·壽弟相國》2693)作者時(shí)年六十余,句中以“七秩”自指,抒寫與其弟敘談的心愿。
詩詞典故·七袠
【出典】 唐·白居易《思舊》詩:“唯予不服食,老命反遲延。……齒牙未缺落,肢體尚輕便。已開第七秩,飽食仍安眠。”(見《全唐詩》卷四五二)
【釋義】 袠,通秩。古代以十年為一秩,白居易六十余歲時(shí),自稱“已開第七秩”,即進(jìn)入第七個(gè)十年。宋人沿用為典。
【例句】 七袠開顏,六旬屈指,風(fēng)雨對床頻上心。(吳淵《沁園春·壽弟相國》2693)作者時(shí)年六十余,句中以“七秩”自指,抒寫與其弟敘談的心愿。
上一篇:典故《七蓂余翠》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七言長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