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七寶鞭
【出典】 《晉書》卷三《明帝紀》:“(太寧二年)六月,(王)敦將舉兵內(nèi)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駿馬微行,至于湖,陰察敦營壘而出。有軍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晝寢,夢日環(huán)其城,驚起曰:‘此必黃須鮮卑奴來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狀類外氏,須黃,敦故謂帝云。于是使五騎物色追帝。帝亦馳去,馬有遺糞,輒以水灌之。見逆旅賣食嫗,以七寶鞭與之,曰:‘后有騎來,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問嫗。嫗曰:‘去已遠矣。’因以鞭示之。五騎傳玩,稽留遂久。又見馬糞冷,以為信遠而止不追。帝僅而獲免。”
【釋義】 七寶鞭為飾有多種寶物的馬鞭。晉明帝司馬紹偵查王敦的營壘后被追捕,巧妙利用七寶鞭拖延了追捕者的時間,得以脫險。后世常用此典表現(xiàn)以智謀脫身,也用以表示遲疑不進,徘徊歧路。
【例句】 我已無家,君歸何里,中路徘徊七寶鞭。(劉辰翁《沁園春·送春》3233)這里活用本典,抒寫流亡異地,徘徊歧路的情懷。
上一篇:典故《七寶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七步子建詩》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