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千里共嬋娟
【出典】 《文選》卷一三南朝宋·謝希逸(莊)《月賦》:“情紆軫其何托,愬皓月而長歌。歌曰:‘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唐·許渾《懷江南同志》詩:“唯應洞庭月,萬里共嬋娟。”(見《全唐詩》卷五三○)
【釋義】 嬋娟,美好貌,喻指明月。南朝作家謝莊的《月賦》有“隔千里兮共明月”語,表現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之情。唐人化用其意,有“萬里共嬋娟”詩句。宋人化用入詞。
【例句】 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280)這里是對相距遙遠的弟弟表示祝愿和思念。②玉人千里共嬋娟。(賀鑄《小重山》其四518)這里是抒寫遙念心上人的情思。③故國迢迢,千萬里、共嬋娟。(洪皓《木蘭花慢·中秋》1001)這里化用本典抒寫中秋望月,思念故國的情懷。④千里嬋娟,茂園今夜同清照。(吳文英《燭影搖紅·毛荷塘生日,留京不歸,賦以寄意》2914)這里化用本典想象毛氏夫婦天各一方,互相思念。⑤更有人、千里共嬋娟,偷香祝。(劉浩《滿江紅·壽陳侍郎》2988)這里說,陳侍郎遣離的愛姬對陳氏難以忘情。
上一篇:典故《千里不留行》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千里共明月》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