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感遇
①唐組詩名。五古。陳子昂作。見《陳子昂集》卷一。“感遇”,意謂生平遭遇所引起之感受,沈德潛曰:“感于心,困于遇,猶莊子之寓言也,與感知遇之意自別。”(《唐詩別裁》卷一)共三十八首,非一時一地之作,內容豐富多樣,或感慨時事,諷刺社會弊病,或感懷身世,抒發不平之氣,大多有較強的現實意義。語言質樸,詞意委婉,風格爽朗,是體現陳子昂詩歌革新成果的代表作之一。盧藏用評云:“感激頓挫,微顯闡幽,庶幾見變化之朕,以接乎天人之際”(《右拾遺陳子昂文集序》)。杜甫詩曰:“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陳拾遺故宅》)其在五古詠懷組詩的發展中,上承阮籍的《詠懷》,下啟李白的《古風》。釋皎然曰:“子昂《感寓》三十首,出自阮公《詠懷》。《詠懷》之作,難以為儔。”(《詩式》卷三)鐘惺則曰:“《感遇》數詩,其韻度雖與阮籍《詠懷》稍相近,身分銖兩,實遠過之。俗人眼耳賤近貴遠,不信也。”(《唐詩歸》卷二)②唐組詩名。五古。張九齡作。見《張曲江集》卷三。罷相被貶荊州長史后作。共十二首,多用比興手法,抒發其憂讒畏譏的政治感慨。含蓄蘊藉,古雅清淡。在唐代五古詠懷組詩的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論者往往將其與陳子昂、李白并稱。清人王士禛說唐五古“奪魏晉之風骨,變齊、梁之俳優,陳伯玉之力最大。曲江繼之,太白又繼之”(《帶經堂詩話》卷四)。沈德潛亦說五古“陳伯玉力掃俳優,仰追曩哲”,“張曲江、李供奉繼起”,“唐體中能復古者,以三家為最”(《說詩晬語》卷上)。又曰:“《感遇詩》,正字古奧,曲江蘊藉,本原同出嗣宗,而精神面目各別,所以千古。”(《唐詩別裁》卷一)劉熙載云:“曲江之《感遇》出于《騷》,射洪之《感遇》出于《莊》,纏綿超曠,各有獨至。”(《藝概·詩概》)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情采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戴叔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