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陸世儀
字道威,號剛齋,晚號桴亭,世稱桴亭先生。太倉(今屬江蘇)人。明諸生,才名早著。入清后不仕,與同里陳瑚等講求實學,反對空談心性,自天文地理、禮樂農桑、封建郡縣、戰陣刑法,無不源流畢貫。京中權貴屢召之,不至,以訓蒙自給。世儀與陳瑚交最篤,陳瑚“序其詩,謂古風取材漢魏,近體得法李唐”,“平日論詩以《三百篇》為主,故一字一句必有合于興觀群怨之旨,非若世之以剽竊詞華擬議聲病為能者”(見徐世昌《晚晴簃詩匯》)。世儀中年遭值國變,其詩反映了清兵對江南的蹂躪和江南各階層人民的反抗。如《江寧謠》、《感遇詩》、《張睢陽廟》等都是這類作品。還有許多篇章描寫了天災人禍,如《大水歌》、《水沒頭歌》、《前旱》、《錢塘行》等,反映了在嚴重的自然災難下,清統治層無意減輕對人民的壓榨與剝削。這些作品與漢魏樂府之現實主義精神一脈相承。其五、七言律格調軒爽,音節蒼涼悲壯,如:“營頭夜隕海濤奔,真宰茫茫未可論。絕島君臣留正朔,瘴天風雨葬忠魂。誰將心事傳龍比,賴有遺書屬弟昆。千古崖山成恨事,臨風遙慟一傾尊。”(《遙哭希聲錢公》)從此詩可見其風格。因詩中觸犯時忌處甚多,故匿不受梓,直至清圣祖康熙(1662—1722)末,方有張伯行刊本《桴亭先生詩集》十卷。其學術著作有《近思錄輯要》等。全祖望為之作傳。《清史稿》卷四八○、《清史列傳》卷六六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長江集新校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陸次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