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聽穎師彈琴
唐詩篇名。五古。韓愈作。見《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卷九。詩題中“穎”字一作“潁”,李賀亦有《聽穎師彈琴歌》,據此當作“穎”。作年有二說:一說元和十、十一年(815、816),另一說元和六、七年(811、812),李賀詩作于元和六、七年,故以后說為是。穎師,天竺僧人,“蓋以琴干長安諸公而求詩”(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此詩描寫琴的音樂形象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贊美穎師高超的彈琴技巧。全篇奔騰跳躍,起落無跡,比喻形象貼切,造語生新別致,具有明顯的雄放奇崛風格,是唐詩中描寫音樂之美的名作。方世舉把它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并提,贊許為“皆摹寫聲音至文”(《李長吉詩歌批注》)。朱彝尊亦評曰:“寫琴聲之妙入髓,又一一皆實境”,“可謂古今絕唱”(膺德堂重刻《昌黎先生詩集注》)。而歐陽修認為“此詩最奇麗,然非聽琴,乃聽琵琶耳”,蘇軾亦“深然之”,并“嘗因章質夫家善琵琶者乞歌詞,亦取退之《聽穎師琴詩》稍加檃括,使就聲律,為《水調歌頭》以遺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六)。后世多人曾加以辨證之,以為退之此詩深得琴趣,“未易譏評也”(蔡絛《西清詩話》)。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呂祖謙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吳嘉紀詩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