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批點唐詩正聲》新詩鑒賞
唐詩選本,二十二卷,明高編選,明桂天祥批點。有《唐詩品匯》已著錄,天祥生平不詳。
高氏所編選《唐詩品匯》因卷帙浩繁,不便流傳,所選詩歌太多也使得編書宗旨不太鮮明,故編者對《品匯》加以刪節篩選,只取詩九百二十九首,相當原書的七分之一,編為此集。
書中更明確地標舉“詩必盛唐”的主張。在選詩的“詳乎盛唐”,“次中、初唐”,“元和以還間得一二聲律近似者”,對于李白、杜甫給予特別突出的地位。編者雖然標榜以“聲律、興象、文詞、理致”四個原則作為品評詩歌作品的依據,其實他真正看重的、并得以落實的還是聲律、格調,這正是與“茶陵派”興起、李東陽論詩注重聲調相呼應的。因此《正聲》雖是《品匯》的刪節本,但兩者的區別不單純是簡和繁的關系,《唐詩正聲》把編者思想傾向貫徹得更為鮮明,因而對于讀者更帶有指導性。此書的目的在于展示唐詩之“正聲”以供詩人模擬、效法;而《品匯》則重在使讀者了解唐詩全貌。“四庫”館臣批評《品匯》時說:“平心而論,唐音之流于膚廓者,此書實啟其弊;唐音之不絕于后世者,亦此書實衍其傳。”其實應該說啟迪前、后“七子”詩創作,誘發復古主義風潮和造成復古派創作的膚廓之病的應是《唐詩正聲》,它發展了《品匯》容易產生流弊的一面;衍唐詩之傳者為《唐詩品匯》。桂氏之批點沒有什么特色,只是多引唐代殷璠、宋代劉辰翁之說,自己的意見不多。
《唐詩正聲》最早約刊刻于明成化間,有明萬世德刻本。另有明嘉靖間所刊“十卷本”,此書只載七百零二首詩,前有胡纉宗《序》,是胡氏刪節本,此編或稱《唐詩二選正聲》。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唐音》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唐雅》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