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 高適詩集編年箋注》新詩鑒賞
詩別集,不分卷,唐高適撰,今人劉開揚箋注。適(701~765)字達夫,祖籍勃海蓨縣(河北省景縣南),里籍為洛陽。長期寓居于梁宋一帶,生活困頓,四十歲后因人薦舉中“有道科”。曾任封丘尉,天寶十二年為哥舒翰幕僚。安史亂后歷官淮南、西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縣侯。
高詩題材廣泛,但成就主要在邊塞詩。這類作品表現了戰士的愛國主義激情、勇敢頑強的戰斗精神、對于和平的渴望,以及由于長期戍守邊疆而產生的家國鄉土之思。特別可貴的是他通過詩歌議論邊策,揭露弊端,甚至揭露了將領和士卒之間階級差別與對立,這在其他邊塞詩人中是較少的。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薊中作》《薊門》五首《塞下曲》等。高詩中還有一部分反映民生疾苦的詩篇。《自淇涉黃河途中十二首》等詩中反映了當時均田制、租庸調制漸被破壞后農民的苦況和作者對他們的同情。
高氏半生浪跡天涯,與朋友送別酬贈之作很多,這些詩中突出表現了作者的胸襟、懷抱。如《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人日寄杜二拾遺》:“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這些頗能體現高詩的風格。高詩渾樸自然、格調高遠、富于蒼涼的情韻。
此書分五部分:一、編年詩;二、未編年詩;三、賦;四、誤收之詩;五、附錄。卷首有高適年譜,附錄包括文、史傳、諸家評論。高集本二十卷,已散佚。此書以《四部叢刊》影明本為底本,校以諸本,有中華書局1981年排印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太霞新奏》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盧武陽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