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皇明詩選》新詩鑒賞
明詩總集,四十二卷,明李騰鵬編纂。騰鵬字時遠,南皮(今屬河北)人。少聰穎,隆慶丁卯(1567)舉于鄉(xiāng),七考進士不中,因辟地城西曰“小隱”,亭曰“澹然”,吟嘯自適。后接受親戚朋友的勸告始仕潞安推官,后轉鳳翔別駕,以勞瘁卒于官。
李氏論詩也受時風影響,推崇唐音。他認為明朝開國即有“吳中四杰”(高啟、楊基、張羽、徐賁)變胡(元)之體,奠定了明詩昌盛的基礎。他們和袁凱、林鴻、孫蕡、浦源等明初詩人把詩歌創(chuàng)作推上了高潮。而過去的選本像《鳴盛集》限于時,《赤城集》《海岳靈氣》《江西詩選等書則限于地域,其他則或詳于近體,或詳于古體,因此他認為這些選本都有偏頗遺漏。騰鵬感到自己“幸生熙朝,而際景運,目睹作者如林,易于湮沒,使后人之惜今,猶今之惜昔也”,因此他“窮采博收成之一書”(見其《自序》)。此書體裁次序仿照楊士弘之《唐音》,其取詩標準在注重詩的內容,所謂“美風化者取之,紀朝事者取之,百不為多,一不為寡”。書中并附有作者小傳,這些也多得之于方國郡縣之志。編者選詩時還注意到入選詩人地域的代表性,使讀者“不得遣使出采、諸侯來獻,而窮荒絕徼之風一覽無遺”。并“知土宇之廣者,莫過于吾明,文治之盛者,亦莫過于吾明”。這些話在當時說來尚不為過。此集所選之詩雖不如編者評價之高,但入選之作品基本上反映從明初到隆慶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
有明萬歷間山西潞安刻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明詩正聲》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天啟崇禎兩朝遺詩》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