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佛教·金剛經
在中國流傳最廣的一部佛經。屬般若類經典,全稱《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金剛喻堅固,這部佛經的名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以金剛堅固之志和大智慧之心乘度彼岸”。《金剛經》為佛弟子阿難記述,如所有佛經一樣,以 “如是我聞” 這句套語開篇,然后記錄了釋迦牟尼世尊在舍衛國給孤獨園與長者須菩提的答問。釋迦牟尼以 “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的三段論式,闡發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相者則是非相” 的“性空幻有” 的基本觀念,說明般若 (智慧) 就是不著事相 (無相),不生留戀 (不住)。卷末有四句偈文,為全經點睛之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謂 “有為法”,據注家說,就是 “凡有所為者皆是,上自天地造化,下至人之所為,皆 ‘有為法’。” 《金剛經》有六種譯本,最早由鳩摩羅什譯成漢文,后來真諦、玄奘、義凈等翻譯名家都曾重譯過,但鳩摩羅什的譯本最為流行。由于篇幅簡約 (全經僅五千二百余字),述義深刻,文字通俗,所以流傳頗廣。禪宗五祖弘忍傳教就以 《金剛經》為主,常勸僧俗持誦,說是這樣 “即得見性,直了成佛”。六祖慧能是文盲,不識一字,但偶然聽見別人念誦 《金剛經》,就豁然感悟,后遂以 《金剛經》作為禪宗的法寶。歷代為其作注者不下百家,包括唐玄宗、明太祖、明成祖等帝王,堪成佛經之最。
上一篇:宗教學·佛教·金剛
下一篇:史學·史部·金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