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范疇·氣
古人用以表示宇宙萬物構成始基的哲學范疇。“氣”是中國哲學的特有范疇,類似西方哲學的 “物質” 概念,但又難以完全對應。古希臘哲學家認為,宇宙萬物是由 “原子” (如德謨克利特) 或“元素” (如恩培多克勒)形成的,原子或元素都是可數的單元,它們以不同的方式結合起來,就產生了宇宙萬物; 中國先哲所謂的 “氣” 則是不可數的整體,“其細無內,其大無外”,充斥于渾沌空間,化生萬物。因其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又稱 “元氣”。東漢哲學家王充說: “萬物之生,皆稟元氣。”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 “渾沌” 的概念,一是 “化生” 的概念,這是中國先哲對 “元氣” 特點的概括。“氣” 或 “元氣” 并不等于現代漢語中的 “空氣” 或“氣體”,它是古代先哲根據風雨云氣變化所設想出的一種原初物質。“氣”有清濁邪正,故物有美丑,人有賢愚。南宋理學家朱熹就是這樣來解釋人性善惡的。《紅樓夢》第二回借賈雨村之口說: 天地之正氣,仁者之所稟; 天地之邪氣,惡者之所稟; 而 “中間人物” 則兼稟正邪二氣。這種觀念現在看來頗覺荒唐,但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卻是非常嚴肅的話題。
上一篇:哲學·論著·正蒙
下一篇:倫理學·品格·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