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馬球
中國古代的馬球稱為“擊鞠”,也叫“擊球”、“打球”。馬球是在足球產生之后興起的中國古代體育活動。騎在馬上打球,一方面要求所騎的馬有很高的訓練程度,另一方面要求騎馬者技術嫻熟。人與馬之間相互配合,從而進行各種較難的動作。所以,古代的馬球,除了用于軍事訓練,只有宮廷或少數(shù)貴族們才能享有這樣的游戲。
馬球始于何時,尚無定論。但東漢末年曹操的兒子曹植在《名都賦》中描繪了打馬球的情景,可以推知,在我國3世紀初的大都市里已經有了馬球活動。古代的馬球賽,通常有兩種:一種為單球門;另一種為雙球門。參加比賽的人數(shù)沒有嚴格的限制。球場都是建在寬闊的廣場上,外圍樹立二十四面紅旗。得一分稱為得一籌,裁判員被稱作“唱籌”。得一籌者增一面紅旗,失一籌者拔去一旗。比賽結束后,雙方以得旗的多少決定勝負。由于馬球可以提高騎馬技術,有利于加強軍隊的戰(zhàn)斗力,所以,唐太宗提倡打馬球,首開了唐代馬球風氣,標志著唐代“擊鞠”的興起和發(fā)展。擊鞠,首先是唐代宮廷體育的主要內容。唐代的許多皇親國戚、朝廷顯貴都是擊鞠愛好者。唐玄宗李隆基對唐代馬球起過繼往開來的作用。按照唐代慣例,經過關試之后的新榜進士,主考部門要為他們舉行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其中有一項“月燈閣球會”格外引人注目,也就是在月燈閣(今陜西西安大雁塔以東)舉辦馬球賽會。這種為史所罕見的慶祝活動,反映了唐代馬球的繁榮。在唐代,騎驢是一種時髦風尚。武則天時,不少官員騎驢上朝,也有不少文人騎驢賦詩。在這種風尚之下,馬球很快又演繹出一種騎驢打球的活動,所以又出現(xiàn)了驢鞠。驢鞠這種“變種”同樣也受到人們的喜愛。尤其是驢體型較小,跑得較慢的特點,使得驢鞠更受婦女們的偏愛。馬球在唐代時東傳到日本。到了宋代以后,馬球運動繼續(xù)發(fā)展。隨著馬球運動的不斷發(fā)展,馬球運動也有了更為詳細的規(guī)則,并被列為軍禮活動。但由于唐以后缺乏馬匹和忽視騎兵的軍事指導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馬球實際上已經逐漸走向衰落。只有在一向崇尚騎射的北方一些少數(shù)民族中,馬球才仍被普及和重視。
唐代擊球圖銅鏡
馬術圖(遼·陳及之繪)
上一篇:杰出人物·顧炎武
下一篇:古代典籍·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