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佩文韻府
清代張玉書、陳廷敬、李光地等奉敕編纂的一部類書。正集444卷,成書于康熙五十年(1711),續編《韻府拾遺》106卷,成書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佩文”是康熙帝的書齋名,該書因此得名。以元朝陰時夫的《韻府群玉》和明朝凌稚隆的《五車韻瑞》兩書的材料為基礎,再匯抄其他類書中的有關材料增補而成。該書初為106卷,后在修《四庫全書》時,因其每卷過于龐大,分離為444卷,收字10258個,搜集二至四字詞約48萬條,引書150余種,近2115萬字。該書編次字詞依平上去入四聲和一百零六韻分部,所收詞目的最后一字歸韻。書的體例,首列單字,并注出反切音和較早的字義,再列書證。下收尾字與這個字相同的詞語,按二字、三字、四字的順序排列。收詞又分“韻藻”、“增”、“對語”、“摘句”四類,凡是《韻府群玉》、《五車韻瑞》已經收錄的,這里稱“韻藻”;“增”是上述兩書均未收而另外增收的;“對語”為二字或三字或四字的對偶詞語;“摘句”是以該字為尾的典范的五言和七言詩句。同字條下的詞接經史子集為序,同一詞而諸書互見的,則以時間先后為序。每一條下引證古書少則一二條,多則數十條,引文只注書名,引詩只標作者。
總的來說,《佩文韻府》是按韻編排的詞語總集,主要作用是供那些作詩作賦的人查找典故,摘取詞藻對偶。它雖然是按平水韻編排的,而實際不是韻書。這本書收集的材料相當豐富,詞目共有七十多萬條,征引的典故大都注明了出處,因此至今還可以是我們查閱古代詞語、成語和典故等出處的極其重要的工具書。
缺點是卷帙浩繁,翻檢不便;引文又多無書名、篇名,增加了查閱的難度。另外,其引用的材料多是輾轉抄來的,沒作認真核對,錯誤較多,所以使用時必須多加注意,盡量核對原文。該書有多種版本,如康熙五十年(1711)內府刊本、光緒八年(1882)上海點石齋石印本、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影印本等。
上一篇:體育·體操
下一篇:圖書編輯出版·佩文韻府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