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故事·我得之矣
晚唐詩人周樸,曾寓居于閩(今福建),在一座寺廟中借一間僧房居住。和尚們早上食粥,卯時進食,他也拿著一個飯碗到齋堂吃飯,和尚也不覺得他討厭。他喜歡寫詩,也是一個苦吟詩人,遇到好的景物,搜索枯腸,尋覓好句,如果想出一聯一句甚佳,就高興得很。
有一次,他在野外漫步,遇到一位背著柴的樵夫。他突然一把把樵夫抓住,厲聲說:“我得之矣!”
樵夫大吃一驚,掙脫手臂就跑,連柴都不要了。正好有一隊巡邏的士兵走過,以為他抓住了小偷,就把樵夫抓起來了。一問,周樸才說:“我剛才是說得到了一個好句?!笔勘鴤兛扌Σ坏茫验苑蚍帕恕?/p>
他得到的好句是:“子孫何處閑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p>
因為他太沉迷于詩了,有一個人故意整他。一天,這人騎驢在路上,遠遠看見周樸過來了,就故意把帽子拉得很低,把臉遮住。走到周樸面前,大聲吟道:“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東。”然后繼續趕路。周樸一聽,很生氣,就回過頭去趕那個人。驢走得快,趕了好幾里路才趕上。周樸攔住那個人,對他說:“我的詩是‘河聲流向西’,你怎么說是‘河聲流向東’呢?”那個人只是口里“啊啊”了幾聲,點了點頭,繼續騎著驢走他的路,周樸已經趕了幾里路,氣喘吁吁了。
這件事,被人們傳為笑談,但是也可以看出唐人對詩歌的認真態度。
上一篇:唐代著名詩人·初唐·張若虛
下一篇:唐詩格律·近體詩的格律·拗句和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