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集。一卷。南宋史達祖撰。史達祖(生卒年不詳),字邦卿,號梅溪。汴州(今河南開封)人。約生活于孝宗、光宗、寧宗時期。據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和周密《浩然齋雅談》載,史達祖在寧宗時曾為權臣韓侂胄堂吏,盡握三省之權,擬帖撰旨俱出其手,勢傾一時,士大夫之無廉恥者,爭趨其門。開禧元年韓侂胄準備北伐,遣李壁使金,史達祖隨從北行。“開禧北伐”兵敗,韓被殺,史達祖也受黥刑,后貶死。
《梅溪詞》計一百十二首。產生于南宋朝廷不思恢復,士大夫清賞湖山、沉緬聲色的時期。“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臨江仙》)是其生活基調,故難與辛、劉的鏜之聲和張炎、王沂孫的亡國之音相比。但詞中畢竟反映了那個時代文人的內心矛盾痛苦,如《壽樓春·尋春服感念》、《滿江紅·書懷》等自述身世的詠懷之作,明顯表現了不甘貧賤、自怨自艾的情緒。尤其是在北行使金期間所寫的詞,如《龍吟曲·陪節欲行留別社友》、《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抒發了河山破碎、目擊心傷的政治感慨:“楚江南,每為神州未復,闌干靜,慵登眺。”“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更說明詞人愛國之心未曾泯滅,在《梅溪詞》中最具光彩。
《梅溪詞》藝術成就較高,在當時就受到名家好評。張镃為《梅溪詞》題序,以為“蓋生之作,辭情俱到。織綃泉底,去塵眼中,妥帖清圓,特其余事……端可以分鑣清真,平睨方回,而紛紛三變行輩,幾不足比數。”姜夔則贊其“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蓋能融情景于一家,會句意于兩得”(《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七引)。清人彭孫遹甚至推崇說:“南宋詞人如白石、梅溪、竹屋、夢窗、竹山諸家之中,當以史邦卿為第一。”(《金粟詞話》)顯屬過譽。戈載將他的作品列入《宋七家詞選》,也可見清人的重視。
歷來最受人稱道的,是他的詠物詞。南宋詞人結社聯吟,命題詠物成風,梅溪盡其能事。張炎《詞源》盛贊其詠燕、詠春雨、詠春雪諸首:“此皆全章精粹,所詠了然在目,且不留滯于物。”蓋梅溪善于體物,描繪又極妍盡態,善于將主觀情志意趣融注于物象之中,而臻不粘不脫、形神俱似之境。其賦情和詠節序之作,妥帖細膩,感情往往憑借景物的層次而展開、深化,有情景交融之妙,無浮艷淫哇之失。運思新巧,章法綿密,字琢句煉,善于化用典故和前人詩意入詞,是《梅溪詞》藝術上的顯著特色。有人視其為姜夔羽翼(見朱彝尊《詞綜》),其實更多受周邦彥的影響,陳廷焯認為“梅溪全祖清真,高者幾于具體而微”(《白雨齋詞話》卷二)。后人把他與姜夔、張炎、高觀國等同歸入風雅詞派。然《梅溪詞》內容比較貧弱,多在形式技巧上施展才力,不免有過于輕倩纖巧之病,而沉厚渾融略感不足。周濟說:“梅溪甚有心思,而用筆多涉尖巧,非大方家數,所謂一鉤勒即薄者。”(《介存齋論詞雜著》)確是的評。
《梅溪詞》最早著錄于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今已無宋元舊刻本傳世。目前可見較早的本子是明毛晉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叢刻本,訛誤較多。清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以汲古閣本與宋人《花庵詞選》、《絕妙好詞》等對校,較為精善。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宋詞別集叢刊》雷履平、羅煥章校注本,以四印齋本為底本再校出版。
上一篇:劍南詩稿
下一篇:片玉集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