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提倡的修養方法。《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據朱熹解釋,所謂“獨”就是“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就是俗語所謂“人不知鬼不覺”的時候,君子都應該謹慎戒懼,遵道而行。《禮記·大學》也再三強調“君子必慎其獨也”,將其解釋為“誠意”,就是“毋自欺”。這實際上是一種極高的人格境界,標志著道德已經成為主體的一種信念,是“自律”而不是“他律”,是“自覺”而不是“他覺”。宋代理學家尤其注重“慎獨”的功夫,認為“人欲之私”常常就萌生于幽暗隱微之中,別人不知,只有自家心中明白,如果能在此時將“人欲”遏制,就能不離于“道”。顯而易見,要達到這樣一種境界,絕非一日之功。
上一篇:什么是《知恥》
下一篇:什么是《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