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趣”二字,來源于《晉書·陶潛傳》:“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宋人借用以“琴趣”作為詞的別名。如《傳是樓書目》著錄黃庭堅詞集宋本《山谷琴趣》、秦觀詞集《淮海琴趣》等。在宋人詞集中稱“琴趣外編”的,今存有六家詞集,即歐陽修《醉翁琴趣外編》、黃庭堅《山谷琴趣外編》、晁補之《晁氏琴趣外編》、趙彥端《介庵琴趣外編》、晁端禮《閑齋琴趣外編》、曹鴻《注石林琴趣外編》,可知“琴趣外編”也作為詞的別名。所謂“外編”,既意味著詞體地位的提高,又作為“琴曲”的支流;并非“詩馀不入集中,故曰外編”。
“琴趣”二字,來源于《晉書·陶潛傳》:“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宋人借用以“琴趣”作為詞的別名。如《傳是樓書目》著錄黃庭堅詞集宋本《山谷琴趣》、秦觀詞集《淮海琴趣》等。在宋人詞集中稱“琴趣外編”的,今存有六家詞集,即歐陽修《醉翁琴趣外編》、黃庭堅《山谷琴趣外編》、晁補之《晁氏琴趣外編》、趙彥端《介庵琴趣外編》、晁端禮《閑齋琴趣外編》、曹鴻《注石林琴趣外編》,可知“琴趣外編”也作為詞的別名。所謂“外編”,既意味著詞體地位的提高,又作為“琴曲”的支流;并非“詩馀不入集中,故曰外編”。
上一篇:什么是詩馀
下一篇:什么是樵歌·漁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