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椒桂搗殘
【出典】 宋·蘇軾《蘇軾詩集》卷二八《再和二首》其一:“衰年壯觀空驚目,險韻清詩苦斗新。最后數篇君莫厭,搗殘椒桂有余辛。”
【釋義】 宋哲宗元祐年間,蘇軾的同僚曾布因扈從皇帝車駕赴宣光殿,遂作從駕詩二首。蘇軾因作《次韻曾子開從駕二首》以奉和。之后,他余興未盡,又作《再和二首》。他恐曾布厭其煩多,故于再和詩的首篇之末風趣地寫道:“最后數篇君莫厭,搗殘椒桂有余辛,”將自己的作品比為使人嘗了要難受的辛味品——搗殘的椒桂。后人因借此描寫令人不喜的事物。
【例句】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辛棄疾《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1935)這首詞是借賦自己的姓“辛”字來發牢騷,遂借蘇軾詩句來傾吐一肚子的“辛”味,表現作者不迎合流俗、不招當權者喜愛的“辛辣”性格。
上一篇:典故《椒柏》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椒盤》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