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山中宰相
【出典】 《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陶弘景傳》:“陶弘景字道明,丹陽秣陵人也。……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館,自號華陽陶隱居。……(梁)武帝既早與之游,及即位后,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冠蓋相望。……后屢加禮聘,并不出,唯畫作兩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籠頭,有人執繩,以杖驅之。武帝笑曰:‘此人無所不作,欲學曳尾之龜,豈有可致之禮。’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釋義】 南朝隱士陶弘景自號華陽陶隱居,居于句曲山,不應征聘。梁武帝蕭衍每有國家大事便向他咨詢。人稱“山中宰相”。宋詞中常用作詠隱士的典故。
【例句】 ①飲中仙、山中相,也道十分宮樣。(李彌遜《鶴沖天·張仲宗以秋香酒見寄并詞,次其韻》1058)作者晚年過隱居生活,詞中以“山中宰相”自況。②笑傲,且山中宰相,平地蓬萊。(張元干《夏云峰·丙寅六月為筠翁壽》1099)這里以“山中宰相”比擬李彌遜(筠翁),稱賞他的隱逸生涯。③得閑趣,山中宰相,何必事侯王。(無名氏《滿庭芳·慶隱士》3800)這里用本典稱賞壽主的隱士生涯。
上一篇:典故《山中何所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山中猿鶴相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