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亭伯流離
典源出處 《后漢書 · 崔駟列傳》:“崔駟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 (竇) 憲擅權驕恣,駟數諫之。及出擊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駟為主簿,前后奏記數十,指切長短。憲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駟高第,出為長岑長。駟自以遠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歸?!?/p>
釋義用法 崔駟曾任車騎將軍竇憲的主簿,屢次指責竇憲的過失,竇憲很厭煩,調他去做長岑 (在今遼寧) 長。崔駟不愿遠去,就辭官歸里。后以此典表示被貶官流放,郁郁不得意。
用典形式
【往長岑】 北周 ·庾信:“由來不得意,何必往長岑?”
【渡遼水】 唐·柳宗元:“還如渡遼水,更似謫長沙。”
【亭伯投荒】 清·吳兆騫:“自傷亭伯遠投荒,卻悔平原輕赴洛?!?/p>
【亭伯流離】 唐·李白:“屈平憔悴滯江潭,亭伯流離放遼海?!?/p>
【惆悵崔亭伯】 南朝陳 ·張正見:“惆悵崔亭伯,幽思馮敬通。”
上一篇:詩詞典故《書帶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傷麟嘆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