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上蔡黃犬
典源出處 《史記 ·李斯列傳》:“ (秦)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太平御覽》’卷九百二十六引 《史記》作“李斯臨刑,思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不可得矣。”
釋義用法 李斯為秦丞相,為秦盡忠效力三十余年,而秦二世聽信趙高的讒言,下令將李斯處死。李斯臨刑前哀嘆自己的不幸。后用此典表現蒙冤受屈,感慨不幸遭遇,或感傷仕途的險惡。
用典形式
【上蔡門】 清·錢謙益:“金多爭羨洛陽路,禍至方思上蔡門。”
【憶黃犬】 唐·杜甫:“范曄顧其兒,李斯憶黃犬。”
【嘆黃犬】 唐·李白:“咸陽市中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
【東門犬 (狗)】 元·傅若金:“徒憐丞相東門犬,猶憶將軍半夜鵝。”清 ·董以寧:“后人更憶華亭鶴,前人已嘆東門狗。”
【李斯犬】 清·王夫之:“李斯犬在難成虎,賓孟雞全豈似鸞。”
【黃犬嘆】 明 ·高啟:“竟成黃犬嘆,莫遂白鷗期。”
【黃犬悲】 宋·蘇軾:“飛鳶悔前笑,黃犬悲晚悟。”
【悲東門】 魏·阮籍:“李公悲東門,蘇子挾三河。”
【上蔡公子】 宋·蘇軾:“當年何
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
【上蔡蒼鷹】 唐·李白:“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上蔡黃犬】 唐·劉禹錫:“無因上蔡牽黃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黃犬回頭】 清·趙執信:“鱸魚落手中吳好,黃犬回頭上蔡遲。”
【呼鷹上蔡東】 宋·陳師道:“戲馬章臺下,呼鷹上蔡東。”
【逐兔出東門】 金·元好問:“驅驢上邯鄲,逐兔出東門。”
上一篇:詩詞典故《三語掾》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喪家之狗》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