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楯鼻磨墨
典源出處 《北史·文苑傳·荀濟傳》:“荀濟字子通,其先潁川人,世居江左。濟初與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當王,然負氣不服,謂人曰:‘會楯 (dun) 上磨墨作檄文。’”《資治通鑒》卷一六○“南朝梁太清元年”亦載,作“盾鼻上”。
釋義用法 南北朝時荀濟與梁武帝蕭衍有故交,但不服蕭衍稱王,說,我要在盾鼻上磨墨作檄文聲討他。盾鼻,即盾的把手。后用此典形容人作文氣概豪邁。
用典形式
【楯墨】 宋·蘇軾:“詩成橫槊里,楯墨何曾干。”
【磨楯鼻】 宋·劉克莊:“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金·元好問:“墨丸磨楯鼻,意與江流東。”明·高啟:“便思寫檄驚天驕,夜磨楯鼻冰不銷。”
【楯鼻磨墨】 唐·韓翃:“群公鼻好磨墨,走馬為君飛羽書。”
【橫磨墨盾】 清·錢謙益:“匡坐油幢臨虜使,橫磨墨盾草郵書。”
【草檄雄盾鼻】 清·黃鷟來:“草檄氣還雄盾鼻,雅歌心鄙握牙籌。”
【盾鼻試殘墨】 宋·陸游:“征遼詔下倘可期,盾鼻猶堪試殘墨。”
【盾鼻試彩毫】 清·宋琬:“盾鼻猶堪試彩毫,鶯聲聊為停珠勒。”
上一篇:詩詞典故《杜預沉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次公醒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