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假樂君子,(齊假作嘉。)
顯顯令德。(齊顯作憲。)
宜民宜人。
受祿于天。
保右命之。(齊右作佑。)
自天申之。
(子、德,之部。人、天、命、申,真部。)
千祿百福,
子孫千億。
穆穆皇皇,(齊皇作煌。)
宜君宜王。
不愆不忘,(齊愆作騫。)
率由舊章。
(福、億,之部。皇、王、忘、章,陽部。)
威儀抑抑,
德音秩秩。
無怨無惡,
率由群匹。(齊群作仇。)
受福無疆,
四方之綱。
(抑、秩、匹,脂部。疆、綱,陽部。)
之綱之紀,
燕及朋友。
百辟卿士,
媚于天子。
不解于位,
民之攸塈。(魯塈作呬。)
(紀、友、士、子、位、塈,脂部。)
〔譯文〕
周王令人崇敬,品德高尚心地光明。能用賢臣安撫庶民,從天神那里接受了福祿。保佑他,又受命他,上帝一再申明。
千祿百福一齊降臨,子孫滿堂難以計數。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為君當王都很相稱。不犯過錯不忘本,遵循先王的典章制度。
儀表堂堂,政令清明。沒有怨與恨,依靠群臣輔弼。承受無盡的福祿,四方萬國都遵行王命。
周王君臨天下,大宴賓客朋友。諸侯卿士都來赴宴,紛紛敬酒表達對天子的愛戴。忠于職守從不惰怠,萬民歸附,國泰民安。
〔評介〕
《假樂》,全詩四章,章六句。是一首贊美“君子”的詩。這里的“君子”,有人說是指周成王,有人說是周王。《毛詩序》說:“《假樂》,嘉成王也?!薄掇o?!?文學分冊):同意此說,并認為“在贊美之中兼有規戒之意?!?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zhux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朱熹“疑此即公尸之所以答《鳧鹥》者也?!奔凑J為《鳧鹥》是饗公尸所歌的樂辭,以此為公尸的回答。高亨以為“是一首為周王頌德祝福的詩。”(《詩經今注》)《鳧鹥》所寫,章章皆有祝頌之語,似不必再有“回答”之作。從本篇“宜民宜人”,“宜君宜王”和“百辟卿士,媚于天子”等語來看,這里的“君子”當指周王朝的最高統治者,至于是武王還是成王則未明指,也無確指的跡象根據,故以“周王”之說為近是。
這是一首十分有趣的詩,為了說明問題,我們重復把它排在下面: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
宜民宜人,受祿于天。
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千祿百福,子孫千億。
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
無怨無惡,率由群匹。
受福無疆,四方之綱。
之綱之紀,燕及朋友。
百辟卿士,媚于天子。
不解于位,民之所塈。
以詩句為單位,橫看是原詩的排行順序??v看是一到四章的順序。按這個順序把各章一到六句混合起來縱看,就成了“假樂君子,千祿百福。威儀抑抑,之綱之紀。顯顯令德,子孫千億。德音秩秩,燕及朋友。宜民宜人,穆穆皇皇。無怨無惡,百辟卿士。受祿于天,宜君宜王。率由群匹,媚于天子。保右命之。不愆不忘,受福無疆。不解于位,自天申之,率由舊章,四方之綱,民之所塈?!卑衙空乱坏搅涞惯^來讀,就成了“自天申之,保右命之。受祿于天,宜民宜人。顯顯令德,假樂君子。率由舊章,不愆不忘。宜君宜王,穆穆皇皇。子孫千億,千祿百福。四方之綱,受福無疆。率由群匹,無怨無惡。德音秩秩,威儀抑抑。民之所塈,不懈于位。媚于天子,百辟卿士。燕及朋友,之綱之紀。”按橫排形式對角斜看,就成了“假樂君子,子孫千億。無怨無惡,媚于天子。顯顯令德,穆穆皇皇。率由群匹,不解于位。宜民宜人,宜君宜王。受福無疆,民之所塈。受祿于天,不愆不忘。四方之綱,率由舊章。自天申之,千祿百福。德音秩秩,百辟卿士。威威抑抑,燕及朋友。之綱之紀,保右命之。”總之,不管從哪種順序(以字為單位除外)去看,不僅都可以讀,而且都能成理,只是有些地方的因果關系起了變化,但贊美的精神未變。
鑒于上述情況,筆者認為,這是一首“寫在盤中,屈曲成文”的盤中詩。劉勰認為,回文創作始于道原。道原所作回文詩早已失傳,故或以為南朝宋蘇伯玉妻的《盤中詩》(《玉臺新詠》以為傅玄作)為最古。這些結論,疑有疏忽。如果說《假樂》是分章樂歌,是純粹的抒情詩,不像蘇伯玉妻的《盤中詩》那樣帶有敘事因素,那么《假樂》一詩,至少也是回文詩的雛形,后代的回文詩之作,很可能是受了它的啟發或影響而完善起來的。
這首詩雍容雅麗,含蓄蘊藉,韻律鏗鏘,在《正大雅》中也具有典范性。
上一篇:《信南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假樂》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