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這是一首反映鄭國軍旅生活的詩歌?!对娦颉吩疲骸啊肚迦恕罚涛墓病8呖?鄭大臣)好利而不顧其君,文公惡而欲遠遠,不能。使高克將兵,而御狄于境。陳其師旅,翱翔河上,久而不召,眾散而歸,高克奔陳。公子(文公之子)素惡高克進之不以禮,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國亡師之本,故作是詩也。”此詩正是諷刺“文公退之(高克)不以道,”以至“危國亡師”的現實的。
詩分三章,每章四句,全詩無一字提到高克及文公,以及兩人的矛盾,也沒有具體地寫軍隊的調動,軍隊的抵敵,軍隊的潰散,只是寫軍容及士兵的狀況。三章章法大致相同,意思也相近,只是反復詠嘆而已。先看第一章:“清人在彭,駟介旁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邑名,清人,即清邑軍人;彭,地名;駟介,四匹連在一起的披甲的馬,借指馬車(上古以馬車作戰),此處代指軍容,旁,馳驅不息之貌;英,朱羽制的矛飾;河,指黃河,翱翔,嬉戲貌。一、二句狀軍容之不整,軍紀之松馳,三、四句則寫士兵之自由散慢。二章三章大致相同,消、軸、均為地名;麃麃,勇悍難馴之貌;喬,以雉毛為矛之飾;陶陶,快樂的樣子。全詩正是在這種反復詠嘆中,表達了對文公視軍國之事如同兒戲的諷刺,特別是最后兩句:“左旋右抽,中軍作好!“戰士們自由自在的揮旗抽刀,這是中軍指揮得當啊!多么辛辣的諷刺!
整首詩,無華麗的辭藻,也無精細刻劃,只是反復,粗疏地描寫軍容,在這種描寫中就見出文公的荒唐和昏憒。試想,這樣的軍隊,這樣的軍容,怎能不吃敗戰,怎得不潰散,國家靠這樣的軍隊,那不是要亡國嗎?而造成這一切的僅僅是因為文公對高克的厭惡,對高克厭惡,卻把國家的命根子——軍隊交給他去管,這難道不是拿國家命運作兒戲嗎?所有這些都不言而自在言中了。且作者才在每一章后都用一感嘆句作結,更加強了整首詩的諷刺意味。
上一篇:《河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清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