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三生石上
【出典】 唐·袁郊《甘澤謠·圓觀》:“圓觀者,大歷末洛陽惠林寺僧,能事田園,富有粟帛梵學之外,音律貫通。……李諫議源,公卿之子,當天寶之際,以游宴飲酒為務,父憕居守,陷于賊中,乃脫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將家業為寺公財。……惟與圓觀為忘言交。……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約游蜀州,抵青城峨眉,同訪道求藥。……遂自荊江上峽,行次南浦,維舟山下,見婦女數人,錦襠負罌而汲。圓觀望見,泣下……曰:‘其中孕婦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載尚未娩懷,以某未來之故也。今既見矣,即命有所歸,釋氏所謂循環也。’謂公曰:‘請假以符咒,遣其速生,少駐行舟,葬某山下,浴兒三日,公當訪臨,若相顧一笑,即某認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與公相見之期。’……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詣余杭,赴其所約,時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滿川,無處尋訪,忽聞葛洪川畔,有牧豎歌《竹枝詞》者,乘牛叩角,雙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圓觀也。李公就謁……圓觀又唱《竹枝》……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道訪,此身雖異性常存。’寺前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后三年,李公拜諫議大夫,二年亡。”(據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點本)
【釋義】 唐人傳說,天寶年間,李源與釋圓觀交厚,二人行至南浦,圓觀自稱將托生為王氏之子,并與李約訂,十二年后,兩人于杭州天竺寺外相聚。屆時,李源前往,見一牧童即圓觀,圓觀唱《竹枝詞》,有“三生石上舊精魂”之句。宋詞中用此典詠前定因緣。
【例句】 嘆十年波浪,悠悠何補;三生石上,種種無緣。(劉辰翁《沁園春·和槐城見壽》3233)這里反用本典感嘆自己沒有遭逢前世的因緣。
上一篇:宋詞典故《一觴一詠》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三顧》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