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圖·童仆歡迎,稚子候門
明·馬軾作
紙本水墨
縱二八厘米
橫七四厘米
藏遼寧省博物館
本圖描寫以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童仆歡迎,稚子候門》為主題。全卷為馬軾、李在、夏芷三家合作,共九幅,裝成一卷。其中李在三幅,夏芷一幅,馬軾五幅(內(nèi)《舟遙遙以輕飏》、《懷良辰以孤往》二幅為清初人手筆)。這里介紹的是畫卷中第二幅,構(gòu)圖較為復(fù)雜,細(xì)膩地刻畫出詩人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還鄉(xiāng)、孤高自傲的個性形象,以及退隱田園、一家老小團(tuán)聚的喜悅心情。童仆恭候門外迎接突然到來的主人,天真活潑的孩子扯著詩人衣袖,拉著他的手,頗解人性的雞犬也奔向主人,還驚動了鄰里獨酌的老者,舉目探望,有幾分驚喜。就這樣把詩人歸來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真實、細(xì)膩。整潔的房舍、窗戶敞開映入眼簾的室內(nèi)陳設(shè),與茂樹垂蔭的院落、微風(fēng)拂動的柳條,交相輝映,呈現(xiàn)出活潑輕松的氣氛。整個畫面,井然有序,繁而不亂,層次分明,和諧自然,反映了高度的藝術(shù)水平。
歸去來兮圖·童仆歡迎,稚子候門
馬軾山水、人物主要受南宋院畫影響,兼師郭熙,與戴進(jìn)、謝庭循齊名。卷中馬軾所作《問征夫以前路》,和《稚子候門》相比,畫風(fēng)不同。前者樹石、水口及皴法,純屬南宋院體,后者畫風(fēng)一變,略近元代何澄《歸莊圖》。樹干上楷書“馬軾”款,鈐“練川馬軾”朱文印。馬軾的作品國內(nèi)外流傳極少,所以彌足珍貴。《石渠寶笈》著錄。
上一篇:《歸去來兮圖·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清白軒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