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章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衛太子蒯聵觸怒父王出逃,父王死,立蒯聵兒子輒為王,晉欲助蒯聵奪權,被輒擊潰。冉有想問孔子是否愿出仕。子貢也想知道,但此事如直接問,孔子身在衛國,不便回答,故子貢問以伯夷、叔齊之事。
叔齊承父命繼位,但伯夷是兄長,叔齊以天倫為重,要讓位;伯夷則以父命為遵,不愿繼位而逃走,結果叔齊也逃走不繼位。
孔子以伯夷、叔齊為賢人,且更認為兄弟遜讓王位是求仁得仁,無所怨悔,可知他不認同蒯聵、輒的父子爭位,自然不會出仕。
上一篇:《公伯寮愬子路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衛公孫朝問于子貢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