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脫殼
釋義
原是一種生物現象,指蟬類昆蟲在其生命進程中發生的一種蛻變,也就是人們在樹林中能經常見到的——秋蟬從本體脫殼而去,將蟬衣留在枝頭。此計運用到軍事上,是指丟棄偽裝來擺脫敵人,撤退或轉移到安全、預定地區,也常用來形容脫身的方法極為巧妙,對方不能立即發覺。
出處
元·關漢卿《謝天香》:“便使盡此伎倆,千愁斷我肚腸,覓下的個脫殼金蟬這一個謊?!?/p>
故事
三國時期,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途中患病身亡。為使蜀軍能安全退回漢中,諸葛亮臨終前向姜維密授了退兵之計。姜維依令而行,對外秘不發喪,令工匠模仿諸葛亮的模樣雕刻了一個木人,手執羽扇穩坐軍中,同時派出楊儀率領部分人馬大張旗鼓地向魏軍作勢欲攻,暗地里則帶著靈柩率領大部隊隨時做好撤退的準備。魏將司馬懿遠望蜀軍陣容齊整,金鼓齊鳴,又見諸葛亮穩坐車中,弄不清對方到底耍什么花招,不敢輕舉妄動。同時他又懷疑蜀軍是誘敵之計,于是命令部隊后撤,密切觀察動向。姜維見大隊魏軍后撤,趕緊趁此良機,指揮主力部隊迅速而安全地轉移,撤回漢中。這便是古代兵法中面臨大敵亦能巧妙退軍的“金蟬脫殼”之計。
用典
天也,我幾時能勾金蟬脫殼,可不道家有老敬老,有小敬小。
——元·馬致遠《三度任風子》
這個叫做“金蟬脫殼”,他將虎皮蓋在此,他卻走了。
——明·吳承恩《西游記》
上一篇:成語《金屋藏嬌》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門可羅雀》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