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卜居
【出典】 《史記》卷四《周本紀贊論》:“武王營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復都豐、鎬。”《楚辭》卷六舊題戰國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于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決之。’……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泛泛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東漢·王逸序:“《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至太卜之家,稽問神明,決之蓍龜,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聞異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
【釋義】 卜居,本指通過占卜選擇居處。相傳,戰國時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后曾向太卜詢問自己“居世何所宜行”,并以此為內容寫成《卜居》一篇。后世常用“卜居”詠擇居,也借以詠處世。
【例句】 ①我亦卜居者,歲晚望三閭。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鳧。(辛棄疾《水調歌頭·將遷新居不成,有感戲作。……》1913)這里借用屈原卜居事,表現自己將遷新居時的心情。②好收拾蘭莊,白云深處,詠卜居篇。(陳德武《木蘭花慢·三用前韻》3453)這里用“詠卜居篇”表示將擇白云深處定居。
上一篇:典故《卜鳳凰》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卜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