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鹽梅
【出典】 見“和羹”條。
【釋義】 鹽梅,指咸鹽與酸梅,是調味之品。古人以和羹(做菜湯)喻治國,殷高宗命傅說為相,有“若作和羹,爾唯鹽梅”之辭,將傅說比作鹽梅。后因以“鹽梅”為詠宰相的典故。
【例句】 ①趣裝入覲,行矣歸去作鹽梅。(張孝祥《水調歌頭》[天上掌綸手]1713)這里說對方將入朝為相,是祝美之辭。②盡江山識賞,鹽梅事業,煥青氈舊。(嚴仁《水龍吟·題連州翼然亭呈歐守》2546)這里以“鹽梅事業”贊美歐守堪任宰相之責。③算支撐廈屋,正資梁棟,調和鈞鼎,須用鹽梅。(張榘《沁園春·代人上吳履齋集賢壽》2683)這里說治國正需宰相之材,意在贊吳履齋可為宰相。④地脈方興,天荒欲破,還為鹽梅生鉅賢。(祝穆《沁園春·壽宋通判》2700)這里說東陽降生大賢可為宰相,意指宋通判。⑤抱負黃鐘大呂,資稟鹽梅棟柏,施用在巖廊。(無名氏《水調歌頭·慶東屏》3758)這里說東屏有可為宰相的稟賦與資質,是頌美之辭。⑥歸覲玉皇案,余事付鹽梅。(無名氏《水調歌·慶史守》3785)這里以贊史守之才足堪任宰相之責。
上一篇:典故《燕麥兔葵》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鹽梅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