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一錢太守
【出典】 《后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劉寵傳》:“劉寵字祖榮,東萊牟平人……又三遷拜會稽太守。山民愿樸,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頗為官吏所擾。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老叟,尨眉皓發,自若邪山谷間出,人赍百錢以送寵。寵勞之曰:‘父老何自苦?’對曰:‘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它守時吏發求民間,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年老遭值圣明,今聞當見棄去,故自扶奉送。’寵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為人選一大錢受之。”
【釋義】 東漢循吏劉寵,簡政恤民,自會稽太守離任,山中父老五六人各以百錢相送。劉寵受每人一錢而去。后因用“一錢太守”稱美郡守清廉恤民。
【例句】 慶一堂風虎,云龍感召,相門華胄。盛少屈、一錢太守。(哀長吉《瑞鶴仙·壽南康錢守》2717)此詞是向錢姓太守祝壽之作。這里借“一錢太守”切錢太守,意在稱美。
上一篇:典故《一錢不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一缽一瓶》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