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遺傳素質、家庭、社會、教育以及個人自身等不良方面的原因,中學生會形成許多性格缺陷的特征,常見的有以下幾種:①自卑。主要由身體及生理上的缺陷、智能較低、學習成績差、家庭困難、成長過程中的挫折等原因形成。表現為膽小怯生,不敢社交,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缺乏競爭的勇氣,總是怨恨自己。幾乎大部分中學生都有自卑的體驗,初中男生、高中女生更為強烈些。②乖僻。主要由家庭嬌慣、放任,或受社會中有乖僻性格成人的影響等形成。主要表現為性情無常,脾氣極壞,做事違反常規,說話不負責任,行為不檢點等。具有這種性格缺陷的學生,在同伴中愛使性子,與別人關系難處。③害羞。主要由于自我意識過分敏感、弱型、內傾氣質,以及缺乏社交鍛煉等而形成。表現為:沉默寡言,喜歡孤獨,怕見生人和異性,說話聲音小、口吃、易臉紅、心跳加快等。④懦弱。主要由家庭父母溺愛,過分保護,以及弱型氣質等形成。表現為膽小怕事,內向,害怕競爭,從眾性強,獨立性差,缺乏主見等。在教育中,教師和家長要重視學生優良性格特征的塑造和培養,注意改塑學生性格缺陷特征,要把培養學生優良的性格同培養優秀的品德一樣看待。抓住中學生性格可塑性和發展性的特征,使其發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在改塑學生的性格缺陷特征時應注意:①指導學生正確運用自我分析。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確立之時,“自我分析”也隨之產生,但二者都會有過分和偏激之處。他們常過分地意識自我存在,過分地剖析自己,對自身的優缺點十分敏感。取得成績沾沾自喜,受到挫折灰心喪氣。要指導學生從“自我”中脫離出來,站在周圍人的立場上看待“自我”,力求獲得對自己的準確的評價。②指導學生認識性格的可塑性,從堅強性格的認同入手,努力重新塑造自己。③指導學生交友,發展正常的人際關系,注意改變不良的社會環境。④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調節和解決心理沖突,排除心理障礙,使學生的性格健康發展。在改塑性格缺陷特征學生的過程中,除了一定的思想工作外,還需有一些心理治療技術,如:回避法。指教師對一些對自己的生理缺陷十分敏感的學生要尊重,不要刺激,要保護其自尊心和情感不受傷害。否認法。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不幸采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態度,否認自己的不快,拒絕別人的同情。對一些學生還可采用幽默法,教學生對自己笨拙的行為做幽默的解釋,以除去不快情緒等。還可采用轉移法,指導學生參加一些感興趣的活動,轉移對自己心理缺陷的注意等。
上一篇:性格特征的形成及行為發展
下一篇:情感陶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