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兒童還沒有真正掌握語言,是語言的準備時期。嬰兒生來就能發聲,但最初的發聲只是哭叫,尚未分化;2—3個月,能發出小量音素,如a,e,ou等及一些少量的聲母;4—8個月發出的音素大量增多,而且出現了一些音節,如ma,ba,na等;7—8個月,開始能將成人的某些語言與相應的事物或動作聯系起來,如聽到“燈”就去看燈;經過反復訓練能夠對成人的語詞有所反應,如聽到“再見”就招手等;但這個階段,引起兒童反應的并不是語詞的內容或含義,而只是它的音調。大約到10個月以后,兒童在成人的教育下,開始初步懂得某些詞的簡單的含義,這為理解性言語的出現作了準備。到1歲時,兒童能理解一些詞語,但能表達的卻很少,這時的語言水平還是萌芽階段。盡管嬰兒期語言發展水平很低,卻是今后語言發展所依賴的準備階段。嬰兒期語言的發展與其周圍的語言環境刺激有密切關系,母親等人如果經常和嬰兒講話,及時對嬰兒所發出的各種聲音作出反應,將有利于嬰兒語言的發展。研究表明,缺乏語言刺激的嬰兒語言發展遲緩。
上一篇:嬰兒的玩具
下一篇:孟母三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