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規范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必需掌握的內容之一,掌握了行為規范,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所以成人要善于綜合利用各種手段幫助孩子掌握行為規范。首先,引導孩子遵守家規校紀,隨時隨地讓孩子接受社會規范的約束。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了解,規范不是專門用來限制他的,而是為了保證社會的正常秩序,能夠確保他安全、順利地進行活動。另一方面才是孩子本身的行為也需要調節,在一定的社會規范的約束下,孩子逐漸能學會自我控制和調節。其次,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掌握行為規范。在集體生活中,行為規范是具體的,有成人的榜樣,也有同伴的榜樣和輿論壓力,集體的行為規范能順便地轉化為兒童自覺的行動。第三,要利用課文、課外讀物和大眾傳播媒介對兒童進行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文藝作品和各種演出對兒童具有感染和熏陶的作用,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第四,和孩子共同參加各種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社會活動,能讓兒童了解和遵從不同社會環境中的禮儀和行為準則,也是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兒童的行為是可以遷移的,在一種社會環境中獲得的行為準則對兒童遵守另一種環境中的行為準則有幫助。第五,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中德育課的作用。它往往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孩子較系統全面又合乎孩子需要地把行為規范介紹給孩子,即時解決孩子行為中突出的問題,在兒童行為規范教育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兒 童的行為規范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循環往復的過程,貫穿于孩子的每日生活和整個生命歷程,因此,要把它看成是一個過程,絕不能希望在短時間內就養成一種行為規范。還要看到孩子的發展過程是不平衡的,總是不斷地從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前面已經掌握的行為規范后面可能又不遵從了,而違反規范的原因又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教育孩子養成一定的行為規范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上一篇:兒童花零錢和教育
下一篇:兒童計算的教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