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月下笛》賞析|編年|考證|本事|匯評
寄仇山村溧陽
千里行秋,支筇背錦,頓懷清友。殊鄉(xiāng)聚首。愛吟猶自詩瘦。山人不解思猿鶴,笑問我、韋娘在否。記長堤畫舫,花柔春鬧,幾番攜手。別后都依舊。但靖節(jié)門前,近來無柳。盟鷗尚有。可憐西塞漁叟。斷腸不恨江南老,恨落葉、飄零最久。倦游處,減羈愁,猶未消磨是酒。
【考證】
黃畬《山中白云詞箋》卷五:“仇山村溧陽:仇遠(yuǎn),字仁近,一字仁父,號山村民。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元大德年間為溧陽教授。宋末即以詩名,并工繪畫,能詞,多寫景詠物之作。
【匯評】
《詞譜》卷二十七:此詞換頭處藏短韻,前后第四句俱押韻,第七句七字不折腰,第八句俱七字折腰,后結(jié)三字兩句,六字一句,宋元人俱如此填,為此調(diào)正體。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同為衰世遁跡之人,乃不問猿鶴、而問當(dāng)日之韋娘,且憶及“花柔春鬧”,仇山村當(dāng)是至友,故以諧笑出之。下闋敘別后近況。衰老本無可避,所恨者老年長此飄零,羈愁莫遣,僅藉酒遣之,煙塵長望,向故友一訴其不平耳。
夏敬觀《映庵詞評》:兩“恨”字滑調(diào)。此類甚多,所以詞品卑下。
上一篇:施岳《曲游春·清明湖上》賞析|編年|考證|本事|匯評
下一篇:王沂孫《望梅》賞析|編年|考證|本事|匯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