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子諲《向子諲》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小傳】
向子諲(1085—1152,一作1086—1153),字伯恭,自號薌林居士,真宗時宰相向敏中五世孫。開封(今屬河南)人,南渡后徙居臨江軍(今江西清江)。元符三年(1100),以外戚恩蔭補假承奉郎,數遷至知開封府咸平縣,尋罷。宣和初,除江淮發運司主管文字,召對,除淮南轉運判官。宣和七年(1125),以直秘閣為京畿路轉運副使,尋兼發運副使。建炎元年(1127),統兵勤王,遷直龍圖閣、江淮發運副使,為黃潛善所忌而罷。建炎三年,起復知潭州,金兵圍城,率軍民死戰。紹興元年(1131)知鄂州,主管荊湖東路安撫司。因曹成兵變事,提舉江州太平觀。起知廣州,未幾致仕。尋起知江州,改江東轉運使,進秘閣修撰。紹興八年,擢徽猷閣待制,徙兩浙路都轉運使,除戶部侍郎。尋以徽猷閣直學士出知平江府。金使議和將入境,不肯拜金國詔書,忤秦檜意,遂致仕,卜居清江,號所居曰薌林。退閑十五年。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
【傳記資料】
《宋史》卷三七七本傳
柯維騏《宋史新編》卷一三七
錢士升《南宋書》卷二十五
《宋名臣言行錄》別集卷下
胡宏《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狀》
汪應辰《文定集》卷二十一《徽猷閣直學士右中大夫向公墓志銘》
胡銓《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十六《徽猷閣直學士向公墓表》
張元幹《蘆川歸來集》卷十《薌林居士贊》
孫覿《鴻慶居士集》卷三十二《薌林銘》
劉辰翁《須溪集》卷五《薌林記》
趙文《青山集》卷五《向薌林祠記》
陸游《渭南文集》卷二十九《跋薌林帖》
樓鑰《攻媿集》卷七十八《跋向薌林拘偽楚檄稿》、《跋向薌林家規》
周必大《周文忠公集》卷十《跋向子諲遺書》
厲鶚《宋詩紀事》卷三十五
【年譜】
王兆鵬《兩宋詞人年譜·向子諲年譜》(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此譜定向子諲生于元豐八年(1085),卒于紹興二十二年(1152)。
【著述】
向子諲有文集三十卷,樓鑰、朱熹為序,未見傳本。詞名《酒邊集》一卷,今傳本主要有如下數種:
毛氏汲古閣影宋鈔本
吳昌綬雙照樓景刊宋刻本(《景刊宋金元明本詞》)
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本
明紫芝漫鈔《宋元名家詞》本
明石村書屋鈔《宋元明三十家詞》本
清丁丙跋明鈔本
毛氏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
《四庫全書》本
【序跋】
樓鑰《攻媿集》卷五十二《薌林居士文集序》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向薌林文集后序》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歌詞類:《酒邊集》一卷。戶部侍郎向子諲伯恭撰,自號薌林。
胡寅《斐然集》卷十七《向薌林酒邊集后序》: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古樂府者,詩之旁流也。詩出于《離騷》、《楚辭》。而騷辭者,變風變雅之怨而迫、哀而傷者也。其發乎情則同,而止乎禮義則異,名曰曲,以其曲盡人情耳。方之曲藝,猶不逮焉,其去曲禮則益遠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鮮不寄意于此者,隨亦自掃其跡,曰謔浪游戲而已也。唐人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眾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謂不可復加。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婉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于是《花間》為皂隸而柳氏為輿臺矣。薌林居士步趨蘇堂而嚌其胾者也。觀其退江北所作于后,而進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華,酌元酒之尊,而棄醇味,非染而不色,安能及此。余得其全集于公之外孫汶上劉荀子卿,反復厭飫,復以歸之,因題其后。公宏才偉績,精忠大節,在人耳目,固史載之矣。后之人昧其平生,而聽其余韻,亦猶讀《梅花賦》而未知宋廣平歟?武夷胡寅題。
毛晉汲古閣本《酒邊詞》跋:伯恭,相家子,欽圣憲肅皇后從侄也。性極孝友,置義莊,贍宗族貧者。其立朝忠節,胡安國、張九成輩極嘉與之。晚忤秦檜意,乃致仕。卜筑清江楊遵道故第,竹木池館,占一都之勝。又繞屋手植巖桂,顏其堂曰薌林。自詠云:“須知道天教尤物,相伴老江鄉。”又絕筆云:“真香妙質,不耐世間風與日。”豈米顛所謂“眾香國中來,眾香國中去”,薌林亦庶幾耶。湖南毛晉識。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九八:《酒邊詞》二卷。 宋向子諲撰。 子諲字伯恭,臨江人,欽圣憲肅皇后再從侄。元符初,以恩補官。南渡初,歷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事跡具《宋史》本傳。子諲晚年以忤秦檜致仕,卜筑于青江五柳坊楊遵道光祿之別墅,號所居曰薌林。既作七言絕句以紀其事,而復廣其聲,為《鷓鴣天》一闋。樓鑰《攻媿集》嘗紀其事。然鑰僅述其詩,而不及其詞。 又子諲之號薌林居士,據《西江月》“五柳坊中煙綠”一闋注,是已在政和年間,鑰亦考之未審也。《書錄解題》載子諲詞有《酒邊集》一卷,《樂府紀聞》則稱四卷。此本毛晉所刊,分為二卷,上卷曰江南新詞,下卷曰江北舊詞,題下多自注甲子。新詞所注,皆紹興中作;舊詞所注,則政和、宣和中作也。卷首有胡寅序,稱退江北所作于后,而進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華,酌玄酒之尊,棄置醇味。 玩其詞意,此集似子諲所自定。 然《減字木蘭花》“斜江疊翠”一闋注,兼紀絕筆云云,已屬后人綴入。而此詞以后,所載甚多,年月先后,又不以甲子為次,殆后人又有所竄亂,非原本耶? 其《浣溪沙》詠巖桂第二闋“別樣清芳撲鼻來”一首,據注云:“曾端伯和”,蓋以端伯和詞附錄集內,而目錄乃并作子諲之詞,題為《浣溪沙》十二首,則非其舊次明矣。
陶湘《景宋金元明本詞敘錄·酒邊詞敘錄》:湘案:宋本半葉八行,行十四字。題下注雙行,字疏密不等。首江南新詞,次江北舊詞。通為一卷。有宋本甲、毛晉私印、子晉、汲古主人毛扆之印、斧季諸印。又有“趙文敏公書卷末云”五十六字朱文大印,是汲古景寫最精之本。薌林詞無別刻,六十家詞當從此出,而訛舛至多,又改題為《酒邊詞》。毛刻遇前人標題,一概刪易,自屬當日編校之陋。世傳毛鈔諸本,有“斧季”印記者,皆在六十家詞刻成之后。至《汲古秘本書目》所稱“宋詞百家,元詞二十家”,亦后來編寫。今散見各種,版心有汲古閣字,鈔校精工,遠出舊刻之上。惜斧季時已無力匯刊也。毛刻有胡寅序,宋本所闕,因補存之。
【總評】
胡寅《斐然集》卷十七《向薌林酒邊集后序》:薌林居士步趨蘇堂而嚌其胾者也。觀其退江北所作于后,而進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華,酌元酒之尊,而棄醇味,非染而不色,安能及此。
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周叔子謂南宋骩骳之習,實清真開之,是則藝苑之公言,誠不能為鄉曲諱也。蓋其先若耆卿之圖俚,介甫之粗劣,山谷之率硬,皆為南宋人權輿。而晁無咎、晁具茨、葉石林等,接續其間,向伯恭、陳了齋尤為庸惡,皆以重名參會南北之際,正聲日替,群妖畢呈。
況周頤《歷代詞人考略》卷十九:瀏覽竟卷,舊詞佳構實較新詞為多。
汪東《唐宋詞選評語》:(蔡)伸道與向伯恭同官,屢有酬贈,薌林稍近豪放,苦少凝煉之工;友古頗為婉約,終乏沈深之致。要之,其才約略相等,乃毛晉既謂其遜《酒邊》三舍,馮熙又謂“子諲望而卻步”,揚抑過情,皆非篤論也。
上一篇:朱敦復《雙雁兒》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向子諲《滿庭芳》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