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過《糖多令》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于龍洲道人。為賦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不。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是、少年游。
【編年】
淳熙十三年(1186)作。姜夔《翠樓吟》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鸚鵡洲者,聞小姬歌此詞,問之,頗能道其事,還吳,為予言之;興懷昔游,且傷今之離索也。”丙午即淳熙十三年(1186)。葉申薌《本事詞》:“劉過改之客武昌日,嘗與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弟兄同集安遠樓,即南樓也。席間有侑觴黃姬乞詞于改之,為賦《糖多令》云(略)。今此調又名《南樓令》者,以此也。”據此則知該詞與姜夔《翠樓吟》同作于淳熙十三年。又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卷一:“吳箋:《明一統志》:武昌南樓有二:一在府城黃鵠山頂,名白云樓;一在武昌縣,今縣城樓是也。’案黃鵠山在武昌西南,一名黃鶴山,白石詞中有‘擁素云黃鶴’一語,則所指當即是白云樓也。意武昌南樓宋時或別名安遠。’案劉過《龍洲詞》下《糖多令》詞,有‘二十年重過南樓’句,又名《南樓令》,而題云‘安遠樓小集’。又黃昇《花庵詞選》(四)有李居厚《水調歌頭》‘武昌南樓落成,次王漕韻。’殆與白石此詞同時作。”
【匯評】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卷二:情暢語俊,韻協音調,不見扭造。此改之得意之筆。
潘游龍《古今詩余醉》卷十一:情極暢,語極俊,韻極協,而音調絕無扭造之跡,多是改之得意筆也。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因黃鶴樓再游而追憶故人不在,遂舉目在江上之感,詞意何等凄愴! 又云:系舟未穩,舊江山都是新愁,讀之下淚。
馮金伯《詞苑萃編》卷十三:劉改之過以詩名江左,放浪吳、楚間。辛稼軒守京口,登多景樓,劉敝衣曳履而來。辛命賦雪,以難字為韻。劉吟云:“功名有分平吳易,貧賤無交訪戴難。”遂上武昌作《唐多令》云(略)。劉此詞,楚中歌者競唱之。
先著《詞潔輯評》卷二:與陳去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并數百年來絕作,使人不復敢以花間眉目限之。
譚獻《譚評詞辨》:雅音。
黃蘇《蓼園詞選》引沈際飛曰:情暢語俊,韻葉音調,不見扭造。此改之得意之筆。按宋當南渡,武昌系與敵分爭之地,重過能無今昔之感,詞旨清越,亦見含蓄不盡之致。《宋史》稱改之,泰和人,號龍洲道人,以詩俠名湖海間。辛棄疾帥浙東,改之謁之,門者不納。辛方款朱晦庵、張南軒飲羊羹。過喧嘩于門,辛怒。朱、張曰:“才士也,試納之。”過寒甚,乞卮酒,余瀝流胸。辛即命以流字為韻。過吟云:“拔毫已付管城子,爛首曾封關內侯。死后不知身后物,也隨樽俎伴風流。”辛喜,折氣岸與交。周必大聞其名,欲客之門下,不就。辛守京口,大雪宴僚佐多景樓,以難字限韻。過詩云:“功名有分平吳易,貧賤無交訪戴難。”嘗叩閽上書,請光宗過宮,聲重一時。
李佳《左庵詞話》卷上:劉過《唐多令·重過武昌》云(略)。輕圓柔脆,小令中工品。詞以寫情,須意致纏綿,方為合作。無清靈之筆意致,焉得纏綿。彼徒以典麗堆砌為工者,固自不解用筆。
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續編》卷五:……寒、山一部,覃、咸一部,劉改之《唐多令》則灣、帆、灘、閑、衫、寒、安、南同押,是寒、山可合覃、咸矣。然辛、劉固浙派之所鄙夷者。
陳廷焯《詞則·放歌集》卷二:詞意凄感而句調渾成,似此亦升稼軒之堂矣。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盧申之《江城子》后段云:“年華空自感飄零。擁春酲。對誰醒。天闊云閑,無處覓簫聲。載酒買花年少事,渾不似、舊心情。”與劉龍洲詞“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可稱異曲同工。然終不如少陵之“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為倔強可喜。其《清平樂》歇拍云:“何處一春游蕩,夢中猶恨楊花。”是加倍寫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勝地重經,舊情易感,況二十年之久,故友凋零,新愁重疊,人何以堪! 結句感喟尤深,章良能所謂舊游可尋,而少年心難覓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安遠樓小集詞,詞旨豪逸。起兩句點景,“二十年”一句點時,已極顯今昔之感。“柳下”三句,更申言時光之速。“猶未”與“又”字呼應,尤覺宛轉,下片,追憶故人不在,“舊江山、渾是新愁”,綴語亦俊。“欲買”兩句,直抒胸臆,跌宕昭彰。馮夢華謂龍洲學稼軒,“得其豪放,未得其宛轉”,然若此首,固豪放宛轉,兼得稼軒之神者。
上一篇:劉過《念奴嬌》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劉過《賀新郎》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