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
王大將軍年少時,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武帝喚時賢共言伎藝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與之。于坐振袖而起,揚槌奮擊,音節諧捷,神氣豪上,旁若無人。舉坐嘆其雄爽。
——《世說新語》
后來官至大將軍的王敦,少年時代,就已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嗜好和氣概。本文即以精妙的描述,展現了這位未來武將的赳赳雄風。
剛出場的時候,王敦給人的印象,簡直是位庸夫俗子:“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呆頭呆腦如農家兒,說話也土里土氣。
一當談論到技術、才藝方面的話題,情況就更不妙了:“時賢”們個個吐語從容、侃侃而談,顯示出無所不通、滿腹經綸的博學和風雅;“唯王都無所關”——完全如檊面杖吹火,一竅不通!
偏偏作者還不忘記添上一句神態描摹:“(王敦)意色殊惡”。從一個“惡”字可知,此刻的王敦,已怎樣無法忍受被蔑視、被冷落的氣惱,連臉色也憋得有些怕人了。
層層壓抑的行文,到了“自言‘知打鼓吹’”,終于奮揚而起。一股勃郁之氣推動著王敦,自告奮勇要為“時賢”表演擊鼓。讀者不禁莞爾而笑——此兒之爭強好勝,只“知打鼓吹”一語,已躍然紙上。
更精彩的還在后文:“于坐振袖而起,揚槌奮擊”。這時的王敦可要令“時賢”刮目相看了:僅那“振袖”之勢,那淵停岳峙的“揚槌”之態,便已氣概非凡。再聽那“奮擊”的鼓聲,“音節諧捷”的雄調,剎那間壓過風雅之士的滿堂談笑,隆隆地震撼了整個大庭!一位叨陪末座的“田舍”兒,由此“神氣豪上,旁若無人”地矗立場中,成為眾所矚目、光芒四射的主宰人物。
短短一節文字,竟能透過王敦那平庸無奇的外貌,傳刻下如此“雄爽”奪人的神骨。讀者能不嘆服它抑揚跌宕的行文和簡峭傳神的刻畫藝術?
上一篇:《王子猷雪夜訪戴·劉義慶》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渙之·〔唐〕薛用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